欢迎进入内蒙古鸿胜达沥青混凝土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0471-8215555

托克托沥青加工厂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4 点击:899

托克托沥青加工厂

目前,交通的迅速发展,对沥青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功能性也越来越多。改性沥青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道路建设中[1],通常是将沥青改性剂以干法直接投入到料仓中。沥青改性剂一般为聚合物,聚合物改性沥青能有效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和耐久性[2]。由于聚合物的种类很多,根据沥青路面的实际问题,聚合物改性剂对沥青性能的改善也各有侧重[3]。常用的有高模量改性剂(EME)、高粘改性剂(TPS)、抗车辙剂(MB)、低温改性剂(TLM)、全效能改性剂(AP)等。但由于聚合物与沥青存在着配伍性,不同聚合物组成会影响到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效果[4]。目前对不同功能型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效果及其原因研究较少。

在彩色沥青的面前,都迎刃而解。针对当前传统道路排水难的问题,在彩色透水沥青路面的铺设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彩色沥青路面铺装方案。面层使用研制的高粘度改性脱色沥青作为粘结材料的OGFC级配的沥青混凝土,压实后的路面空隙率在18%~25%左右。降雨透过表面空隙透入到排水功能层,并通过层内空隙将雨水向下或者两边排出,从而消除了带来诸多行车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可以显著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和性。如今已经凭借着优良的性能,在全国许多城市应用开来,不仅为这些城市的雨季行车提供了安全保障,更让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增加了一抹亮色。

检测贯穿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过程,碾压成型后的路面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包括:测定弯沉、平整度、厚度、宽度、高程及密实度等工作。平整度的测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6m长铝合金尺杆(规范要求是3m直尺),另一种办法是车载连续平整度仪。两种办法都要用到,对局部可采用6m直尺,对比较长的范围可采用车载连续平整度仪。两种办法综合使用,可以准确的测定路面的平整度。弯沉使用弯沉仪进行测定,每20m一个断面。厚度、宽度及高程的测定在此不再详述。密实度是在现场用钻芯机进行钻芯取样,然后将试件带到试验室后,做马歇尔试验及其它试验,经过试验数据的处理,可以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内在物理力学性能。



矿粉的性质影响沥青的选择性吸附作用。所以,不同性质的矿粉对沥青粘聚力的提高是有显著影响的。因此矿粉要求由碱性岩石制成。常用有石灰石料,或利用工业粉末、废料、煤灰等代替。矿粉颗粒能通过0.074mm筛孔的应大于80%,孔隙率在压实后应≤35%,矿粉的亲水系数应≤1并应干燥,不含泥土,杂质和团块。含水量≤1%。

反射裂缝主要是由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接缝与裂缝引起。一般认为,导致旧水泥板接缝或裂缝间开合的主要原因是温湿的变化、车轮荷载、沥青混合料老化、水泥稳定基层的收缩等。接缝与裂缝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在对应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接缝处产生反射裂缝。非荷载型反射裂缝对沥青加铺层使用性能影响不大,但环境(温度、雨水等)因素常导致反射裂缝向周围扩展,加速沥青罩面层结构损坏,大大缩短沥青加铺层的寿命。



托克托沥青加工厂

较大流量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安全、高速地通行,沥青面层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这就要求沥青面层不但要有较大的磨擦系数,而且要有较深的表面构造深度(构造深度是高速行车减低噪音和减少水〖LM〗漂、溅水影响司机视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是由面层结构的微观构造和宏观构造两部分形成。其中宏观构造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主要由骨料的粗细、级配形式决定”。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修筑高等级公路,从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来看:Ⅰ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3%~6%,透水性小,耐久性好,表面层的摩擦系数能达到要求,但表面构造深度较小,远不能达到要求。Ⅱ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6%~10%,表面构造深,抗变形能力较强,但其透水性、耐久性较差。为了解决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特别是表面层在构造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又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的结构形式),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被加以研究和使用。

为了改善太长高速公路这一病害,因此在此试验路段添加了非胺类抗剥落剂A,但是之前研究沥青抗剥落剂主要从粘附性和水稳定性两方面,对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改性作用并未做系统的评价。如果抗剥落剂增强了沥青的粘附性而损坏了其他路用性能,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本文为了让剥落剂能增强沥青粘附性,改善水稳定性的同时,也能相应的改善沥青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本文研究了抗剥落剂的添加对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改性作用。



托克托沥青加工厂


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理的好坏对平整度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连续摊铺路段平整度较好,而接缝处较差。因此,接缝水平是制约平整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